最新消息 |
||||||||||||||||||||||||
【公告】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入館請全程戴好口罩、務必酒精消毒、掃描(填寫)實聯資訊、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若有任何問題請電04-8796135 謝謝
|
||||||||||||||||||||||||
------------------------------------------------------------------------------------------------------------------------------------------------------------------------------------------------------------------- | ||||||||||||||||||||||||
到台湾的螺溪(濁水溪)或许能得到圆石(螺溪石),所以不惜远渡重洋。—宗 不旱 (昭和四年)
台湾の螺渓にころぶぬば玉の石得まくほり海原わたる — 宗 不旱
(『筑摩鍋』所収。「台湾行」(一四首)中の一首。昭和四年作。「門司出帆」のがある)
|
||||||||||||||||||||||||
-------------------------------------------------------------------------------------------------------------------------------------------------------------------------------------------------------------------- | ||||||||||||||||||||||||
發佈日期:2018/06/18
2018 董坐石硯仲夏藝術季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它的出現讓中華歷史文化代代交續、頁頁相傳,而螺溪硯的故鄉在彰化縣二水鄉。三代傳承製硯,擁有百年歷史的董坐石硯藝術館,最早是從第一代硯雕大師董壬申先生開始。到第二代董坐先生時,一刀一鑿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螺溪石中,將情感、工藝美學、文化與創新融入結合,刻劃出屬於他自己的硯雕藝術世界,一件作品完成都代表著深刻的內涵與感動。傳承至第三代董嘉靖、董家豪時,更對硯台雕刻藝術與文化的推廣,無怨無悔的一心只想讓文化紮根。
本次辦理「董坐石硯仲夏藝術季」活動,透過導覽讓喜愛書法、國畫人士除瞭解螺溪硯歷史文化的縱深及用硯知識外,藉由創作者個別的作品,體現深邃的藝術創作理念。
辦理單位:董坐石硯藝術館 協辦單位:耕硯工房 活動時間:2018年7月1日至8月31日(每周開放3個體團導覽預約) 參訪對象:書法班、國畫班之團體人士 導覽參觀時間:約1.5至2小時
報名方式:1、受理喜愛書法、國畫等15人以上之團體預約,因場地人力有限最 佳參訪人數每場次以40人以下為佳。 2、請於參訪日前10天回傳報名表,回傳後請以電話查詢確認是否預 約成功,以利安排導覽時間。(如預約團體預約過多,本活動保有 團體承接與否之權力) 3、董坐石硯藝術館 館址:彰化縣二水鄉上豐村員集路四段286號 聯絡電話:04-8796135 傳真電話:04-8796137 聯絡人:董家豪 電子郵件:Tung.tso@msa.hinet.net 網址:http://www.tungtso.com
----------------------------------------------------------------------------------------------------------------------------------- 2018 董坐石硯仲夏藝術季 約日期: 月 日
2018 董坐石硯仲夏藝術季 報名表單下載
|
||||||||||||||||||||||||
-------------------------------------------------------------------------------------------------------------------------------------------------------------------------------------------------------------------- | ||||||||||||||||||||||||
發佈日期:2016/07/16
安徽衛視、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 紀錄片《中國文房四寶 六-遺產》內含專訪 董坐石硯。 謝謝您們一直以來對硯文化的大力支持!
《中國文房四寶》7月17日起在安徽衛視、央視紀錄頻道雙雙亮相, 具體播出時間:央視紀錄頻道7月17日至22日,每晚20:00播出,次日10:00重播; 安徽衛視自7月22日起,每週五21:20播出。謝謝您一直以來對節目的大力支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Y0MDM4Mw==&mid= 2651209874&idx=2&sn=68298d4269d83128bcc90933592f5aad&scene=
1&srcid=0714O8hyGByvAItJvCmjwgrk&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
||||||||||||||||||||||||
-------------------------------------------------------------------------------------------------------------------------------------------------------------------------------------------------------------------- | ||||||||||||||||||||||||
發佈日期:2016/07/06
2016文化起藝樂逍遙-健康快樂Fun暑假
壹、活動簡介 一.活動名稱 濁水溪石文化驚硯營
二.活動宗旨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它的出現讓中華歷史文化代代交續、頁頁相傳,而螺溪硯的故鄉在彰化縣,本次辦理「濁水溪石文化驚硯營」活動,透過老師教導讓學員藉由硯台製作接觸文房四寶弘揚中華國粹,推廣硯台文化,提昇國民對石硯藝術文化認識及賞析,除賞析硯雕創作、親體硯外,並延伸文房四寶文化內函,擴展書畫用具-竹筆桶創作,使學員進一步學習竹筆桶於藝術創意中結合運用。
三.活動內容 (一) 立體筆桶DIY創作 (二) 硯藝文化導覽與賞析 (三)「硯台」DIY製作與教學 四.指導單位 彰化縣政府 五.主辦單位 彰化縣文化局 五.承辦單位: 承辦單位:耕硯工房 協辦單位:董坐石硯藝術館 六.活動日期與地點 活動日期:2016年7月23日(星期六),計1日 活動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 活動地點:董坐石硯藝術館 (地址:彰化縣二水鄉上豐村員集路四段286號) 聯絡人姓名:董嘉豪 電話:0963-663629 / 04-8796135 七.活動對象與人數 招生對象:國小二年級至國中三年級 招生名額:每梯次各42人(額滿截止) 備註: R 接受親子一同報名參加 □ 不接受親子一同報名參加 八.報名方式 一律採用網路報名方式,額滿為止,報名及繳費方式請至活動網站查詢 網址:http://sunnyday.bocach.gov.tw/web/activity.aspx 九.活動聯絡資料 聯絡人姓名:董嘉豪 聯絡電話:0963-663629 / 04-8796135 電子信箱:jia-hau@umail.hinet.net 聯絡地址:彰化縣二水鄉上豐村1鄰員集路四段286號
貳、整體活動流程表
|
||||||||||||||||||||||||
-------------------------------------------------------------------------------------------------------------------------------------------------------------------------------------------------------------------- | ||||||||||||||||||||||||
發佈日期:2015/09/09
董坐先生作品藏於政府機關/人民團體記事
1.台灣省政府省政資料館--台灣史蹟文物陳列室--兩方硯台
2.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董坐先生圖像
3.佛光山--地宮--創作品--鞋(硯台)
|
||||||||||||||||||||||||
-------------------------------------------------------------------------------------------------------------------------------------------------------------------------------------------------------------------- | ||||||||||||||||||||||||
發佈日期:2015/08/13
謹訂104年9月5日(六)上午10時於玉山國家公園遊客中心 (南投縣水里鄉中山路一段515號) 舉辦「硯.董坐.玉山展」開幕 , 誠摯邀請您一起共襄盛舉。【懇辭花圈、花籃及盆栽 】。 敬請 蒞臨指導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 曾偉宏
敬邀
硯.董坐.玉山展 作者 董 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硯如人生!
--- 董 坐 ---
|
||||||||||||||||||||||||
-------------------------------------------------------------------------------------------------------------------------------------------------------------------------------------------------------------------- | ||||||||||||||||||||||||
硯遇 姚德義側記
2009年夏,台灣硯雕大師董坐受邀在中正紀念堂展出他的精品。筆者慕名前往觀賞,因而得以寅濡大師的風采。這次展覽的主題取名為「硯遇」,那一次「硯遇」,是亞里士多德最美的範疇。筆者不僅感受到希臘人瞥見真理時的那種「驚奇」,還感受到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那種被拋入陌生的藝術世界中的「畏懼」。我不知道別個參觀者是否與我有著康德(Immanuel Kant)美學體驗中的那份「共通感」?但是,筆者相信,即使像筆者這樣一個硯藝的門外漢,當他在欣賞過大師的硯雕藝術之後,也必然能分受作品中所散發出來的那股常民文化的「趣味性」以及經由大師刀筆所詮釋出來的中華文化的幽闃。這兩種硯藝的內涵恰似大師的家鄉彰化縣二水鄉的八堡一圳和二圳,一條流淌著綿延的文化血緣,一條流淌著落地生根的「延異」。
由於和大師的千金嘉琪小姐有同事之誼,因此,有幸進入會客廳向大師致意,親寅藝術家那種自然親切的溫柔敦厚。大師個兒不高,但是在他身上,筆者看見莊子「獨與天地相往來」的那種恢宏與壯闊、也看出了一股傲岸與堅毅。啊!那不就是康德美學中「優美」與「崇高」的具體融合?不就是傳統知識份子儒表道裡的典型?大師話不多,但是筆者卻在他的作品中聽見刀鑿起落之間的鏗鏘,那一件件作品所道說的,不正是典籍中的金聲玉振。呵!原來,藝術家自身即是一件藝術作品。
今夏,我特地跑到二水鄉,想要悟出二水鄉的兩條小溪流究竟是如何孕育出這樣偉大的藝術名家的。筆者沿著濁水溪的溪床,在槎枒的石礫中尋覓,尋覓大師踽踽獨行時曾經的寂寞與鄉民們的冷落。是濁水溪的這種寂寞與冷落雕出了大師的傲岸與堅忍呢?還是大師的天份與興趣雕出了濁水石的聲聞與精彩?
累了,找了一顆大石坐下,靜靜地看山,看雲,看一種無法親及的縹緲;靜靜地聽水,聽風息,聽大師遺落在幽谷中的跫音。也許大師也曾經在這裡坐過,他看甚麼呢?聽甚麼呢?也許他從一粒不起眼的螺溪石中,看見父親的一雙鞋,也在那雙鞋底看見自己的路。也許他從唧唧的蟲鳴中,聽見父親的叮嚀與教誨,聽見子女純真的笑語。也許正是這些聲影讓大師能夠超越那種寂寞與冷落,虔誠地皈依硯藝;也許正是對濁溪水與石的這份鍾愛,讓大師在遭受「八七水災」毀掉家園之後,又能用濁溪的水與石再建現在的藝術家園。在董硯中,筆者感受到藝術家在創作時滲入作品中的喜怒哀樂。那種情緒的展現方式,不是戲劇中誇張的「表演」。而是藝術家的生命在「意識綿延」中的「臨現」。藝術家臨現在作品中的情緒是中和的,也只有這種中和的臨現情緒能夠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相對於「表演」的膚淺與虛假,「臨現」的本真性讓藝術家的生命成為藝術,也只有這種「臨現」的方式,才能讓作品兼具「優美」與「崇高」。
「子孫滿堂」表達的只是生命的基本情態,一個世代之前,這種基本情態曾被譏為「封建」。然而,相對於眼下鼓勵「不婚」、「懼婚」的適婚男女結婚生育政策,我們卻在董坐的作品中,一起見證了這種生命基本情態在現象世界中的「永劫回歸」。引我們深思,新女性主義將性愛與生育加以暴力式的切割,究竟是一次觀念上的進步?或是生命情態選擇平衡的一次的退化?而其背後的系統因素,又是何等的複雜與混沌哪!那一方「台灣造型藝術硯台」不正回歸到了新女性主義理論家克莉斯提娃( Kristeva )所欲回歸的「子宮態」,啊!那不正是台灣藝術的子宮嗎?
回程的路上,筆者一邊開車,一邊想者,大師的境遇會不會距離「古代」太遠,讓他的作品無法躍上一般家庭的案上;又距離「近代」太近,讓他從日常生活體驗中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難以回到日常生活中去。也許這是因為董硯藝術中所顯現的那種美學特質,不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詩是特殊的,歷史是普遍的。」那種狹隘的美學維相;也不是傅柯(Michel Foucault)那種充滿鬥爭性格,與世界畫清界線的「自身的」生存美學。董家的每一方硯石都泛著二水的光,不僅照耀著古今、不僅照耀著雅俗,它同時照耀著地方文化與世界文明。董硯藝術不是一種人文主義的藝術,雖然董硯像吳爾夫(Christian Wolff)所說的,會予人一種「感覺的完善」。但那絕不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那種主觀的美學。它具有柏拉圖﹝ Plato ﹞美學中的「理念的完善」,但他不會像柏拉圖一樣,僅僅將藝術當成政治的附庸。而是像亞里士多德一樣,賦予藝術獨立的生命力,是「生產者的創造活動。」只是,董硯創作的方式不是亞里士多德所謂的「模仿」,而是儒家「參天地之化育」的那種生命實踐。從「四君子系列」到「鞋系列」作品,貫串起文化人類學「大傳統」與「小傳統」之間的鴻溝,藝術家在作品中,道說了他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這段里程中的藝術體驗。董硯的思想內含是豐富的,「龍系列」的作品,看起來似乎體現了尼采( 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權力意志」的意像,但是為什麼要迴避呢?政治本身即是社會系統最具競爭勢函數的序參量,藝術家為什麼要惺惺作態,自鳴清高呢?在藝術作品中,將「權力意志」赤裸裸地呈現出來,不恰恰是對當前「政治美學化」、「美學政治化」的誠實揭露嗎?在董硯的藝術「曙光」中,我也同時看見了尼采的哲學「曙光」。
德國物理化學家艾根(M. Eigen)在其與休斯特(Peter Schuster)合著的《超循環論》(The Hypercycle)書中說:「除非我們說明了”對於甚麼”否則”價值”一詞就毫無用處。」我想這是語言更一般性的本質,語言的意義總是「脈絡性」的,這在英國日常生活語言學派的語言哲學家克里普特(Kripke)那裡已經得到非常詳盡的說明了。董硯的藝術價值恰恰是流布在日常生活多面向的脈絡中。這種藝術特質,與其說是大師的興趣多樣、或是說他的藝術關懷深廣,不如說是,他體現了康德美學中那種「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無社會的社會性」的藝術思維。董硯藝術不是從「意志」出發的,他也不是再現過的「主體」,藝術家只是憑他的睿智在濁石上看見了他的可能性,用他的刀鑿把這種可能性道說出來,這正是康德美學中的「自我創造」,他讓濁石的自然美變成董硯的藝術美。只有這樣的藝術修為才能讓藝術避免淪入老子「人人皆知美之為美,斯不美矣。」的反美學境遇;也只有這樣的藝術修為才能真正「參天地之化育」。
濁溪 的水不斷地淌著,淌過大師父親 壬申公的腳板,也淌過大師的腳板,而大師的兩位公子嘉靖、嘉豪的腳也已經浸入溪中。那些革命派的人士認為「克紹箕裘」太過封建了,然而生命的本質不正是在「揚棄」的辯證中「更化」與「延異」的嗎?即使切斷了臍帶,血緣切得斷嗎?基因總是頑強地自我複製著。我們經常看到「官宦世家」、「企業世家」、「醫師世家」,然而,我們甚少見到像董氏家族這樣的「硯藝世家」,或許這正是濁水溪的水與石才孕育得出來的!也或許這樣的「藝術世家」非得有一位像官鳳嬌這樣的賢妻良母才能撐持得起來。聽著濁水溪的水激揚著螺溪石,彷彿聽著越過三代的金聲玉振,筆者這才發現,原來我們距離「古代」和「現代」都不遠。
(引用自彰化藝文&作者:姚德義老師 版權所有 ) 「善心之人如幽室之蘭,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菜根譚》 |
||||||||||||||||||||||||
-------------------------------------------------------------------------------------------------------------------------------------------------------------------------------------------------------------------- | ||||||||||||||||||||||||
大愛電視- (2013/11)
|
||||||||||||||||||||||||
-------------------------------------------------------------------------------------------------------------------------------------------------------------------------------------------------------------------- | ||||||||||||||||||||||||
發佈日期:2013/04/13
由 長美藝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流美術館)印贈
1、 智語長流(書本小冊)
2、 了凡四訓國語/台語典藏版有聲書(CD)
3、 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本(書本)
歡迎親臨結緣索取
「善心之人如幽室之蘭,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菜根譚》
|
||||||||||||||||||||||||
-------------------------------------------------------------------------------------------------------------------------------------------------------------------------------------------------------------------- | ||||||||||||||||||||||||
大愛電視
|
||||||||||||||||||||||||
-------------------------------------------------------------------------------------------------------------------------------------------------------------------------------------------------------------------- | ||||||||||||||||||||||||
董坐石硯作品集
|
||||||||||||||||||||||||
-------------------------------------------------------------------------------------------------------------------------------------------------------------------------------------------------------------------- | ||||||||||||||||||||||||
發佈日期:2012/03/05
公共電視/宏觀電視 第264集 實用藝術兼具 董坐石硯發揚硯雕文化(2012/3/7)
文人政事264集於3/7(三)12:00宏觀首播, 相關播出訊息請上宏觀官網瀏覽,謝謝。
|
||||||||||||||||||||||||
-------------------------------------------------------------------------------------------------------------------------------------------------------------------------------------------------------------------- | ||||||||||||||||||||||||
發佈日期:2011/11/12
外交部楊部長進添伉儷偕駐華使節蒞臨參訪
外交部邀請駐華使節蒞臨參訪,包含布吉納法索、諾魯共和國、瓜地馬拉共和國、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巴拿馬共和國、巴拉圭共和國、索羅門群島、甘比亞共和國、薩爾瓦多共和國、多明尼加共和國、貝里斯、宏都拉斯共和國等十二個國家的大使及夫人,讓國際友人認識台灣的螺溪硯文化。
|
||||||||||||||||||||||||
-------------------------------------------------------------------------------------------------------------------------------------------------------------------------------------------------------------------- | ||||||||||||||||||||||||
2011 台灣跑水節-八堡圳傳奇-螺溪石硯名家聯展
謹訂於11月11日至11月14日
假二水鄉源泉社區活動中心 (近二水林先生廟)
舉辦螺溪石硯名家聯展
歡迎蒞臨參觀
主辦單位:彰化縣政府
承辦單位:彰化縣文化局
執行單位:耕硯工房、 董坐石硯藝術館
策展人:董嘉豪 先生
|
||||||||||||||||||||||||
-------------------------------------------------------------------------------------------------------------------------------------------------------------------------------------------------------------------- | ||||||||||||||||||||||||
大愛電視科普《發現》濁水溪傳奇(36分53秒-41分59秒處)
|
||||||||||||||||||||||||
-------------------------------------------------------------------------------------------------------------------------------------------------------------------------------------------------------------------- | ||||||||||||||||||||||||
文建會與華視製作 -- 感恩100~有你真好-筆、墨、硯
|
||||||||||||||||||||||||
-------------------------------------------------------------------------------------------------------------------------------------------------------------------------------------------------------------------- | ||||||||||||||||||||||||
僑委會宏觀家族 -- 黑玉藝術
|
||||||||||||||||||||||||
-------------------------------------------------------------------------------------------------------------------------------------------------------------------------------------------------------------------- | ||||||||||||||||||||||||
資料來源:轉載自華夏經緯網-葉可晃 華夏經緯網路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2009-07-08 09:47:30 華夏經緯網 葉可晃
2009年6月15日至24日,應臺灣兩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邀請,肇慶市端硯文化赴台考察團一行7人對臺灣進行了歷時10天的參觀考察。作為肇慶市以推介端硯文化藝術的赴台考察團,我們受到臺灣有關文藝協作機構人士的熱烈歡迎、熱情款待,雙方互敘友誼,共同展望未來,為今後兩地的深化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雖然考察行程前後僅僅10天,但臺灣地方文化產業所呈現的形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肇慶端硯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啟迪。
一、臺灣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徑
首先,臺灣把文化產業稱為文化創意產業。通過考察可以發現,臺灣有關文化創意產業概念的提出,是基於這樣的現實:經過亞洲金融風波之後,臺灣的社會經濟面臨全面轉型,為了適應電子製造業向大陸轉移的發展趨勢,提出了“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觀點,期待以文化創意來提升整個臺灣的製造業,推進臺灣的社會經濟發展。
其次,在臺灣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非常值得關注。可以說,正是這個計畫奠定了臺灣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格局。所謂“社區總體營造”計畫,即通過社區自主提案,實施文化設施基礎調查,瞭解社區文化歷史脈絡以及目前的發展狀況,然後進行整體規劃發展和設計,並由政府給予相應的資助和指導。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獲得了生長空間,形成了自下而上、民間主導的文化產業發展主脈。與此相關的另一特點是,利用文化創意的理念,對傳統的歷史文化遺存項目進行保護和開發,使其成為文化消費和文化產品加工的基地,比如在考察中所見的彰化縣董坐石硯藝術館、臺北縣木雕工藝坊和臺北市龍山華夏文化區,其基本模式都是利用本土化特色資源進行產業化開發。雖然它們中的個別有官方補貼,但主導者一般都以民間為主。以臺北市龍山華夏文化區為例,該區總面積1萬多平方米,這是一個利用歷史古建,通過對臺灣街區場景的再造而開發的集藝術、旅遊、休閒和餐飲服務等功能的綜合消費場所,它以懷舊的主題,實現了產業化的升級改造。由此可見,無論是園區還是基地,其內容建設都離不開創新性的創意設計,否則就是空殼。另外,還需具有“複製的真實”,而非虛假的真實,要想取得這樣的效果,更不能忽略細節的營造。這些,正是目前肇慶端硯文化產業需要關注和思考之處。
再次,寬容尊重,展示多彩文化。臺灣社會開放,為各種文化形態留存和生長提供了沃土,文化現象豐富多彩,經過整合包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臺灣本土文化觀光產品,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臺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臺灣當局對臺灣少數民族劃定相對獨立的的居住區,鼓勵保留並協助挖掘、發揚臺灣少數民族特有的飲食、服飾、語言、耕作方式、建築風格、歌舞形式,甚至開闢了臺灣少數民族電視臺。同時,給予相當優惠的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臺灣少數民族居住區面向遊客開放,形成了十多個異彩紛呈的臺灣少數民族文化旅遊區,既避免傳統文化在現代文明衝擊中流失湮滅,也有效地解決了臺灣少數民族的就業收入;二是近現代歷史文化,臺灣當局將荷蘭殖民時期、清朝統治時期、日治時期、蔣氏治理時期等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歷史遺跡、名人故居、領事場館、陵園紀念堂稍加修復,原樣保存,配以解說系統和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面向居民和社會開放,形成了點多量廣的歷史文化觀光旅遊點,讓歷史記錄真實地保存與再現,也極大地增強了臺灣人文景觀的吸引力;三是宗教文化,臺灣宗教信仰自由,尤其是佛教十分盛行。各財團法人、家族興建和信徒捐建的寺廟遍佈全島,有“廟比人多”之稱。這些寺廟建築風格各異,造築精美,投資巨大,且都有較好的地方人文景觀和宗教文化支撐,免費向遊客開放,使之成為臺灣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成為探視臺灣本土文化藝術的重要視窗。
二、臺灣文化產業可資學習借鑒的經驗做法
臺灣的文化產業發展有不少成功之處,但缺陷也很明顯,主要是有的文化部門過度的商業化色彩對文化本身有侵蝕;有的文化產業整體規劃不到位;私人佔有的文化遺址缺乏合理的社會機制推動發展等。儘管如此,臺灣的成功做法對我們還是有啟示的。 結合肇慶文化產業尤其是以端硯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際,特提出以下幾點想法和建議:
1、全面提升競爭力,做強做精端硯文化產業。隨著全球經濟景氣指數的不斷提高,世界範圍內的旅遊市場也日趨活躍。世界經驗證明,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城鄉居民特別是沿海和城市居民的消費結構會隨之發生根本性變化,精神文化消費支出的增長將會大大超過物質消費指數的增長,多元化、多層次的旅遊文化活動日益增多。如何面向海內外主流消費需求,精心培育和樹立個性突出的文化品牌,使之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永續發展的動力,的確是個大課題。從世界範圍來看,以個性文化為切入點發展文化產業,是一個契機,也是一個必然趨勢。這一點,臺灣確實走在了前邊,肇慶怎麼樣打好“端硯文化品牌”,並使之與旅遊融為一體,需要進一步思量和籌畫。據瞭解,去年肇慶入境旅遊繼續強勁增長,主要景區(點)接待遊客1358.12萬人次,旅遊收入65.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9%和19%。我們應該抓住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雙重增長的機遇,進一步做強做精我市的端硯文化旅遊業,使之邁入快車道。
2、充分發揮想像力,大力開發參與性強、個性突出的端硯文化旅遊產品。端硯文化旅遊產品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產品分為有形和無形產品兩類。無形產品重要體現在服務品質、形象宣傳等方面,有形產品的開發則要拓寬思路,充分發揮想像力,挖掘自身的優勢,形成系列化、特色化的旅遊產品,增添旅遊者的樂趣,增加經營者的收入。端硯產品“千篇一律、單調乏味、工藝不精”是我們許多制硯企業的軟肋。我們應該借鑒臺灣的一些有效做法,引導各大制硯企業與省內外高等藝術院校合作,來提升端硯產品的創意設計,創新能體現端硯自身個性文化的多層次,逐步使端硯從單一的磨墨工具,上升為具有高附加值的工藝品,成為我市經濟效益的增長點,努力把開發參與性文化體驗產品提到戰略層次來規劃和運作,把端硯藝術與旅遊有機地結合起來,讓遊客增加端硯文化知識,感受肇慶深厚的文化氛圍和氣息。
3、多方增加吸引力,積極開發以紫雲穀硯坑基地為賣點的具有個性文化特色的旅遊景點。臺灣等地發展文化旅遊的經驗表明,文化旅遊是一種很有前途、最具魅力的旅遊項目。大陸許多地方(包括北京、陝西等)既有一些傳統的知名度高的旅遊景點,也有一些文化氣息很濃的名鄉名鎮、名村名居,這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景點,只要稍加整理,並能採取市場化機制和政府扶持的辦法,就可成為發展地域性很強的文化旅遊項目。建議市委、市政府和市旅遊、文化和交通等部門在進行旅遊總體規劃時,著手建立若干個以端硯產、供、銷一體化各具文化特色的旅遊景區,優先培育出一批景點(如正在規劃建設的端硯文化旅遊村),並使之儘快見到效益,以影響和帶動我市端硯文化旅遊與觀光事業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
4、培育運用端硯文化的親和力,穩步開發臺灣旅遊市場,加強文化旅遊合作。據有關部門統計,臺灣每年經我省口岸進出大陸的遊客達300萬人次,但來肇慶的人數很少,這與臺灣民眾對肇慶瞭解不多有直接關係。我們接觸的臺灣文化界人士,相當一部分人只知道端硯,而不知道肇慶。我們應加強宣傳,擴大肇慶端硯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吸引臺灣遊客來肇慶觀光旅遊。臺灣在發展文化旅遊產業上已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我們應當加強交流,通過多種途徑借鑒臺灣的好經驗、好做法,吸引臺灣文化創意方面的人才,促進肇慶端硯文化旅遊業更好更快地發展。
5、藝術要與大的產業鏈對接。在臺灣,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其經濟體中舉足輕重的力量,每年文化產業(如電影、電視和文藝書籍等)的輸出為其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而肇慶尤其是在端硯這方面的文化藝術輸出比例卻小得可憐。恰恰因為這樣,端硯藝術產業才更加需要跟隨整個中國經濟體的提升而完成一種界域的跨越,為肇慶的常規貿易輸出增加文化的潤滑和附加值,這樣下來容納進藝術柔性的力量才會為整個剛性的產業體系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利益增值鏈。至於形式,除了藝術授權之外還有許多待探討的模式,需要的就是大家把專案做實了。(肇慶市台辦整理)
|
||||||||||||||||||||||||
-------------------------------------------------------------------------------------------------------------------------------------------------------------------------------------------------------------------- | ||||||||||||||||||||||||
綠工藝-中文
|
||||||||||||||||||||||||
-------------------------------------------------------------------------------------------------------------------------------------------------------------------------------------------------------------------- | ||||||||||||||||||||||||
綠工藝-中文
|
||||||||||||||||||||||||
中正紀念堂董坐先生展覽風華開幕實況-1
|
||||||||||||||||||||||||
近期展覽
謹定五月至七月,假國立中正紀念堂,舉行董坐先生螺溪石硯雕邀請個展,敬請蒞臨參觀指導。
|
||||||||||||||||||||||||
-------------------------------------------------------------------------------------------------------------------------------------------------------------------------------------------------------------------- | ||||||||||||||||||||||||
列入國民中學課程
在 2004 年被教科書出版商列入國民中學一年級國文科教材,從文章中可以瞭解到 董坐對硯雕工作的態度與努力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效法與學習。
課文內容
今年寒假回台灣時,我去二水拜訪了雕硯臺的師傅,雖沒買下多少硯臺 ,卻有了不少感悟。 雕硯師傅家的門口,堆了許多硯石,都是他從溪流裡,涉水挑選回來的 ,那些石塊,表面看是灰色的,很難讓人相信,居然能夠刻出紫紅、暗綠和 深黑色的硯臺。 師傅說,石頭運回來,一定先要曝晒,因為許多石頭在溪流裡雖漂亮, 卻有難以覺察的裂縫,只有不斷地日曬雨淋之後,才能顯現,甚至自己就會 崩裂。 師傅又說,未經琢磨的石頭,因為表面粗糙,不容易看出色彩和紋理, 淋上水之後,比較會顯現,但是水一乾,又不見了。只有在切磨打光之後, 才能完全而持久地呈現。他還說,其實這世上的每一塊石頭都很美,即使不 適合做硯臺,也各有特色,耐人賞玩。 我特別要求他,讓我自己試著刻一方硯。師傅掏出一把平頭的鑿刀,又 遞給我一支槌子。我問如果這刀鋒鈍了怎麼辦,他說就用硯石來磨,因為好 的硯石,質細而堅,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我小心地由磨墨的硯面雕起。師傅趕緊糾正:不管什麼硯臺,都得先修 底。底不平,上面不著刀,根本沒有辦法雕得好。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想,硯石何嘗不像人,無論表面怎麼拙陋,經過琢磨
,都會顯現美麗的紋理。當然一方好硯,必須用石質細膩,觸感好像肌膚,
又堅實而耐磨的石頭製作。那石塊且須經過嚴格的考驗,如同文質彬彬,外
表敦和而中心 耿介的 君子,經過心志與肌膚的勞苦之後,才能承擔大任。
我也想:從工作中鍛鍊,正如同在雕硯時磨礪。好的工作,就像好的硯
石,不但成就了工作,也精益了工作者。
當然,最重要的,是雕硯先修底。多麼細緻的花紋與藻飾,都要由那基
礎的地方開始。
雖然修底的工作是最枯燥的!
|
||||||||||||||||||||||||
|
||||||||||||||||||||||||
-------------------------------------------------------------------------------------------------------------------------------------------------------------------------------------------------------------------- |
~董坐石硯 版權所有~